2016年9月12日 星期一

回到寧靜海

深呼吸~

明天就是開學日了
在掉進去之前,似乎應該為這個夏天做個總結。

跑了好多個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島嶼
原本想逃離可怕的生活,冀望找到轉換的可能
卻在最後那一片海洋中,安靜了下來

這趟旅程,無論走到哪個城市都可以看到人們與生活搏鬥的樣子
洛杉磯、紐約、倫敦、雅典,甚至是轉機的斯德哥爾摩
大家都在努力地過,只是風格不同,目標不同,經濟水準不同
有些城市的人用笑容掩飾,有些習慣與人保持距離,有些把憤怒大剌剌地潑出來,有些雖然沈默,但他們臉上的紋路、走路的步伐甚至影子都拖滿了疲憊的痕跡……

所以原來我不孤單。

但是那片愛琴海啊……怎麼可以這麼平靜,任太陽和月亮輪流陪伴著?
希臘的每個島有著不同的個性,跳島的那段日子,每到一個新的島,就好像把不同的自己放出來透氣,累歸累,眼睛卻總是亮的,不知道還有什麼驚喜在等我。可是當我一登上Amorgos,我的內在立刻就起了難以言喻的共鳴。這個島上沒有party,沒有club,沒有奢華的hotel和泳池,有的是轉角的咖啡店和坐在裡面振筆疾書的老作家、電線桿上貼著幾張簡單的音樂會和瑜珈課的告示、異常好客的修道院神父和寧可讓你賒帳也不想找不開你錢的雜貨店老闆……。在這裡,我變得好安靜,好滿足,感覺連空氣裡都充滿著確幸而我超討厭確幸這兩個字的然後我想起了大學時代在花蓮念書的我,根本就是小確幸的代表但那是我人生最快樂的四年。

很高興在那個島上,重新遇見最喜歡的自己,那個心中有一片寧靜海的自己。這些年來,習慣了紐約的步調與生活方式,渴望挑戰因為害怕沒有成長、沒有進步,但也因為這樣開始陷入了一個永遠不會滿足的蟲洞裡。這次回紐約,和一個相識十多年的劇場好友一起分享生活的近況,最後他說:「也許我們都該開始看我們有的東西,而不是我們沒有的。」

嗯,我應該停止抱怨了。我應該相信我所愛的,水瓶座害怕重複,曾幾何時這年復一年的劇場工作,讓我覺得又重又膩。但走了這世界一大圈,我發現我又回到原點,但是這次我更確定我和這個原點的關係—我對這塊土地的歸屬感,還有我對劇場的愛。沒想到這趟旅行給我最大的改變就是讓我有了「安定」的念頭,這對水瓶座以及上升在射手的女子來說,真是一大突破了。

但我還是不會停止旅行的,只是現在我知道我不該逃離我愛的:)




希望大家的心中,都能有一片寧靜海~


Photo @ Cape Sounion from Temple of Poseidon

2014年1月23日 星期四

Birthday Wishes



又是一年過去,又再長了一歲。

我的生日總是在農曆年前,特別適合順便做回顧。
今年不想過什麼鋪張瘋狂的生日,只想跟家人好好的一起吃個飯,
希望日子就這樣安安穩穩的...此刻我很謙卑地這麼希望著。

過去的這一年,從學校到台北的劇場,總共做了五齣戲,不管是編導還是演,每齣都用生命在燃燒著,因為同時,除了劇場和學校外,家裡也不斷地發生大小事...很累,卻也提醒我,該學會長大、學會取捨、學會變得實際。

這些年來為了自己的夢想義無反顧地往前衝
衷心感謝家人讓我很自私地只做我自己想要做的事
轉眼十年已經過去,當初踏進北藝大研究所那一刻許下的願望,在今年年底抬起頭來看,
很多,居然都已經實現了。

2013的下半年,每結束一齣戲,心裡就會給十年前的自己一個擁抱,但真正開心的,還是我的家人們終於開始肯定我了!教書也好,創作也好,當我得到他們的肯定時,我才發現他們才是讓我的心安靜下來的力量。

時間,教會我要謙虛,要敬畏。
夢想是操之在我,只要有毅力與決心,終究會實現。
但是我們永遠抓不准,什麼時候老天爺會安排一件事讓你覺得無能為力,逼著你放下自以為是的步伐,回過頭來面對「生活」這件事,而通常,那個突然暫停的休止符,是來自家庭與疾病。而它們既然擁有暫停一切的力量,我理當要更認真地面對,不只是當個永遠束手無策的孩子....

也不知道怎麼會這麼快來到34歲
我還有非洲巴西秘魯德國西班牙埃及希臘日本俄羅斯還沒去
也還沒看過極光沙漠嘉年華和亞馬遜叢林
更別說沒有約會的對象和生孩子的對象

再眨一下眼我會變成幾歲,我也不知道
但是,我感謝時間讓我成長,讓我覺得我現在有能力為家人做些什麼
雖然能做的也不多,但這讓我覺得踏實。
我也感謝劇場,讓我永遠有做夢的機會
每一齣新的戲,都像是新的挑戰、理想的實踐
我是一個很幸福的人,可以過這樣貼著夢想過生活
但我越玩越多,教書、做劇團、演戲、工作坊...2013年的schedule很崩潰,但2014年是否還要繼續這樣下去?
或是,該是時候調整步伐,學會取捨,顧好自己也顧好家人的時刻?
這轉變好大,我其實很怕,可是過多的工作已讓我開始心生抗拒...
我不喜歡這樣的自己,更不希望因為疲憊而讓我原本熱愛的工作變成怨念投射的對象。

所以....我希望新的一年,我可以有勇氣說「不」。

活下去,需要有好多好多的智慧,
今年,希望我可以學會怎麼做選擇,和面對現實的勇氣。

2013年6月25日 星期二

It's a war, and it's ON!

I thought I had run out of energy and enthusiasm for theatre and education,
as all the turmoil and tasks grow like wild thistles and thorns hectare by hectare beyond my imagination.

I dreamed to plow the land, and make it exuberant…
But not till I had my feet deep in the dirt and the mud
did I realize that fertile land of my dream
is only the size of a backyard in Reality.

The land of reality is far more extensive and wretched than I thought.
I see hunger, I see abuse, I see naivete, I see indulgence…
With all the mistreats and needs in the name of theatre art among institutions,
I only have 1 brain, 2 hands and 24 hours a day till God knows when to make some changeI grew tired, exhausted, and full of grudges.

Just when I feel my passion and my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start to burn out,
I got a punch from another reality
the theatre in Taiwan.
All the wrongs I tried to amend in school are still the norm out there.
People don't know how to work with actors, don't know how to approach the art, though they mean no harm, ignorance, is still abusing the system.

It disgusts me so much that I realize I cannot quit!
No matter how laughable the size of adjustment I can make, I shall keep on!
Not for any idealistic faith any more, but fight for a bloody good cause!

It's a war, and it's on! 

2012年9月24日 星期一

陳韻如。


一直以來,去看韻如都是去看她跳舞,沒有別的,就是因為看完會很爽—無懈可擊的技巧、不可能的肌力與控制力、還有不知道從哪裡來的ghetto態度。看到一個女孩在台上可以跳得如此大氣真的是一件很過癮的事情。今天也如同以往一樣,滿心期待地去看姊妹在台上光芒四射,但在她的舞第一次燈暗的時候,我驚叫出聲這已經不是我認識的那個陳韻如了。

這隻舞並沒有讓我像往常一樣地讚嘆韻如的技巧,因為她和彥成兩人完美地消失在這隻舞的呼吸裡,跟著動作、跟著音樂、跟著他們的呼吸,突然間它帶我到一個要潛到意識之下才能溝通的境界,語言無用卻更為宏觀。鮮少這樣被一支舞帶到有感被啓發的境界,通常這是去看國外編舞家作品才偶爾會發生的事情,沒想到,韻如已經可以帶我去這樣的地方了。

《呼吸》有著洗煉俐落的舞蹈語彙,一如韻如不廢話的個性,但是它黠俐的結構、流暢層遞的意境轉換、以及脆弱卻又飽滿的情緒,都是我過往在韻如作品中不曾見過的。我不知道祖父的臨終前的那段時光究竟帶給韻如多大的體悟與成長,從《Playback》到《呼吸》,短短一年的時間,她從世界級的舞者,晉升至我心中國際級的編舞家看著她在會後座談沈靜地坐在地上,不疾不徐地回答每個問題,臉上安靜的線條說明了好多事情阿如真的變成熟了,不管是對舞蹈還是對人生,我想,因為長期一個人的旅行與工作,除了必須的堅強,她一定沈澱了很多東西。今天的作品像一面沖積平原,唰地一瞬間,她像一道強勁的河流把一路累積的大小沙石在出海口攤開。可是當我們在讚嘆這片平原有多肥美無際的同時,她已經在前往海洋的路上了。恩,這就是我想要講的,很多人說她是天才,但是我覺得那是因為她的格局是如同海洋般地,不大看得到邊際。


真沒想到我今天不是來看舞者,而是看了一支好震撼的舞。
從今天開始,我得以看編舞家作品的心情去看韻如,才不會像今天一樣被嚇到毛掉滿地又淚流滿面!


2012年8月21日 星期二

Night Ride With Anger

So I rode into the night
with unsettling roars in mind.
Cut into the dark night 
along the creek rattling sighs.
A sudden breeze, 
unveiled serenity with a friendly gleam,
cricket, cricket, 
them sounds weaving stars and breeze into why, why, why:
An intrusive vorspiel so you know you should be alert to the Night!

Quit the noises,
see the sight,
Lo, the creek has gone into a river wide!
Turn around, and see that angry path,
I came roaring Freedom but Peace travels light.

Same route back,
The Dark grew vast with sparks,
like looking into an ocean,
all scenery ebbed away into
a clear clear summer night.

2012年2月21日 星期二

Love At The First Sight

到底,要怎麼對一個陌生人說“你就是我一直在找的人”??

莎士比亞抓狂地寫了那麼多情詩,此時此刻我覺得全世界只有他才會瞭解我!

在我毫無防備的狀況下,他走進了咖啡廳...

身高185的他就像一道完美的浪在我面前展開,
而我卻沒有帶浪板,站在沙灘上瞪大了眼睛又驚又喜又急又氣!

三點鐘要開會,他卻挑五分鐘前走進我的世界,打亂了我所有的思緒
上帝為什麼要突然安排這一拍給我?
是真的要允諾愛情給我嗎?

我腦中立刻湧現2005年的夏天過境紐約,住在自然歷史博物館旁邊的小旅舍,
要離開的前一天,我從Time Square坐橘線往uptown回去
短短的十分鐘車程,我居然被坐我對面一個全身Gothic裝扮的男孩深深地吸引
他硬要抓成龐克的短髮,和他埋首對著手中小冊子用力寫詩的滿足笑容形成強烈對比
...但這卻讓我看到一個很真誠的靈魂,用盡全力要讓世界知道他心中充滿著強大的愛!
我無法不去注意他,他也感覺到我的注視,回給我幾個很大方的微笑
最後,我到站了,下車前鼓起全身的勇氣往他那邊走去對他說“I like your hair.”
他又以非常大方和反gothic的燦爛笑容回我“Thanks! I'll see ya!”
我心都要碎地轉身下車....他以為我也是哥大的學生,以後會繼續在這條地鐵上不期而遇...

從那一天開始,我就告訴我自己,下一次再遇見真愛,一定要讓對方可以找到我!

於是,將近七年之後,我坐在這間咖啡店裡,
看著眼前的這位高大帥氣、穿著打扮非常講究的男人
在他與朋友的言談間我從他的眼神中看到了一個毫不做作的誠懇男孩
被物質包裝精美卻又完全不受羈絆的自在真誠,既善良又世故...
我無法形容這樣的組合有多麼的珍貴
這麼多年來的觀察練習與報告寫了多少,
卻從來沒有遇見過一個靈魂讓我會想要不顧一切地打破距離!
而這次不只是十分鐘,是一整個下午的時間.....他就是我的完美先生啊!

但是我要如何讓他知道 ?
就這樣走過去對他說:

“你相信一見鍾情嗎?”
“你知道你就是我的完美先生嗎?”
“你知道你有多難得嗎?”
"我不管全世界或你怎麼想,但我相信我的直覺我在找的就是你,你知道嗎?"

坐在會議中間,耳朵和心思全都在他那邊
不時地偷跑到臉書上大聲嚷嚷,我真的快要瘋了!
要是再讓我犯七年前同樣的錯誤,我到死都不會原諒我自己!

感謝所有在臉書上同步鼓勵我、鞭策我,還有直接打電話來叫我幫他買單的朋友
最後我終於鼓起勇氣,在第一個會議結束,第二個會議要撲上來的空擋,走了過去...

“先生,不好意思,真的不好意思,這是...我的名片,對....因為你真的太帥了...不好意思...”

我有點算不清楚我講了幾次不好意思,重點放錯,然後結巴結得多嚴重,又不小心跟他鞠了幾次躬...但至少這一次我沒有對不起我自己!

之後他靦腆的笑,和真誠的幾句對話再次證明我沒有看錯人!


接下來,
希望,
他會打電話來告訴我他叫什麼名字了>.< (Crossing my fingers!!!)




                            2/20/2012 An afternoon affair at Elephant Cafe, Taipei.

2011年12月4日 星期日

《演員的挑戰》書評


遲到二十年的表演方法,真的過時了嗎?



自從Uta Hagen在一九九一年出版了《演員的挑戰》A Challenge for the Actor,這本書從此成為美國劇場表演的學員聖經,在美國表演類叢書的排行榜上高居榜首始終不下,超越了她的前作《尊重表演藝術》Respect for Acting(1973),以更宏觀卻又更精辟的角度講述演員的使命、目標和技巧,造福了無數劇場、電視、電影表演者。

在台灣,可能是因為翻譯的關係,許多從事表演藝術的人聽到「方法演技」就會皺眉頭,直覺地認為這是一套會讓表演制式化的技巧。但其實美國的方法演技(Method Acting)最講求的便是內在情感的真實――透過感官練習(Sense Memory)和情緒記憶 (Emotional Memory)等訓練,刺激演員的想像力並鍛鍊情緒肌力,將自身的真實經驗替換至所扮演的角色身上,避免老套與作假的詮釋出現。Uta Hagen更以將近五十年的教學經驗,將方法演技納入她表演方法裡的一環,與演員該具備的外在技巧和理性分析的能力齊頭,避免創造角色的過程落入迷離不明的狀態中。 

許多人會將《尊重表演藝術》和《演員的挑戰》做比較。的確,後者是根據前者已經建立好的理論基礎再繼續做延伸發展,卻更圓融完整。在《尊重表演藝術》中,Uta Hagen以清晰的思考邏輯將表演的工作方向分為三大類和其下的子目錄:演員本身的技巧(The Actor)、演員對外的目標訓練(The Object Exercises)、以及演員對劇本和角色的理性分析(The Play and the Role)。而其中第二類(The Object Exercises)是我認為她有別於方法演技過於強調處理演員內在技巧的獨到觀點――將演員的工作目標從角色的情緒擴大到對外在的物件、所處的空間和時間、以及投射面向等元素的處理。

在《演員的挑戰》中,她去蕪存菁地保留了前書概念,闡述新的表演哲學觀與關鍵的「六個步驟」角色建立程序。感官練習和情緒記憶等銳利的專有名詞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我」、「轉換」、「身體感官知覺」、「心理感覺」等更客觀中性、沒有專業隔閡的名詞。她將寫實演員應該具有的內在條件稱之為「人性的技巧」,輕巧地將方法演技所強調的感官和情緒記憶歸為人與生俱來的能力,而不是某種重大的發現。在外在技巧的部分,她將寫實表演著重「過程」甚於形式的美學,落實在演員的自我觀察能力和新的概念――時刻連續性(Moment to Moment)之中,並從原有的素材中整理出演員建立角色的「六個步驟」—――我是誰?我的情況是什麼?我的關係是什麼?我想要什麼?是什麼在阻礙我?我會做什麼來得到我想要的?

這六個步驟看似老套繁瑣,但我在紐約的某位偶像級表演老師曾經一整個學期就用這一套步驟,幫我們解決幾乎所有的表演問題,而他甚至不用先看過劇本,光憑這六個問題就足夠他知道故事情節。Uta Hagen的表演方法看似老套無新意,但就像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體系,有歷久彌新的價值,必須認真地實踐後才能感受到效果,光是帶著批判的眼鏡坐著閱讀不會有任何的幫助。在這個表演書籍匱乏的環境裡,著實要感謝陳佳穗願意貢獻如此龐大的時間和精力,以流暢的翻譯語言將這個遲到廿年的鉅作帶到大家的面前。

          在美國受方法演技訓練了三年,許多當初硬著頭皮做的練習,直到這次重新念過這本書之後才了解原由。但最令我感動的卻不是這遲來的領悟,而是這位老前輩在書中一再強調的演員的價值和演員對於歷史與社會不能置身事外的重要性!對我來說,演員的價值是建立在他對觀眾和社會溝通的想望,天賦則在其次。當我發現自己的想法剛好落在巨人留下的腳印時,心中的激動無法形容,只能期待有人能和我一樣,在閱讀的過程中被鼓舞,更有信心地在表演藝術的路上堅持下去。


(編按)為了文意的流暢,本文部份原書譯詞與《演員的挑戰》中文版略有出入,特此說明。


  本文已收錄於表演藝術雜誌228期/2011年12月號。